警用裝備建設蓬勃發展三十年
瀏覽:1053次 發布日期:2017-12-13 字號:大 中 小
作為警用裝備行業中專業媒體的從業者,十二年來,我們有幸見證了中國警用裝備的飛速發展。
如果從1984年公安部對全國270個沒有汽車的縣級公安局和經費困難的公安局配發免費囚車2208輛算起,到今年,我國全國性統一的公安 裝備建設歷程已經整整三十年。此后,隨著公安信息通信、指揮中心、計算機等部門的裝備建設,逐步結束了公安機關只有手槍、警棍和手持電臺等“三大件”裝備 的歷史,統一集中的采購裝備制度也隨之逐步建立。
進入到新世紀,隨著經濟建設的飛躍發展,我國的社會結構、利益關系格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,而在經濟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,社會矛盾多樣 化,社會風險日益加大,亟需社會管理手段的創新,其中對擔負公共安全管理任務的公安隊伍來說,創新與發展尤為迫切。而裝備財務工作水平的高低,直接影響公 安機關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。由此,公安部在2011年全國公安裝備財務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經費保障、裝備建設、基礎設施建設、應急保障、基礎工作、隊伍 建設等六個方面210項重點任務(即“210工程”)。會后,各級公安機關,特別是基層公安機關的警用裝備建設得到了極大的改善,警務裝備保障能力得到極 大地提升,增強了基層公安的戰斗力。
三年多來,從各地轟轟烈烈開展的公安裝備建設中,我們不難發現其偏重點。一是增強科技含量高、能顯著增強公安機關綜合偵控水平的重點裝備項 目建設。如擴大監控設施的覆蓋面,以及在網絡平臺建設上增大投入,提高公安綜合偵控能力。二加強一線民警裝備配備,以貼近實戰、服務實戰為立足點和落腳 點,解決基層民警執法急需、必需的單警裝備、武器警械等裝備等,如加大防暴服、警械、車輛、防護器材的配備力度,配齊處警民警執法記錄議等。三是突出刑 偵、信息通訊等專業技術裝備建設,這其中包括物證鑒定、現場勘查車、紅外光譜儀、紫外成像系統、全自動脫水處理儀、指紋掃描自動識別系統等在內的各類通訊 網絡、刑事技術裝備等。這些“高”、“精”、“尖”裝備的配備,不僅為民警增添了制服犯罪分子的殺手锏,提升了公安民警在執法執勤、巡邏防控、擒敵追捕時 的戰斗力和防護能力,而且對于規范民警執法、提高工作成效、鼓舞民警士氣,震懾和打擊犯罪活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從最初辦刊的忐忑不安到現在做雜志的心情平和,我們深知其中緣由,離不開警用裝備領域里領導、企業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。是你們,才讓我們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。